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发展的思考

2020-04-26

        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农村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重点之一。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和后续教育在于农村教育的优劣。由于农村孩子整体基础比较薄弱,反应能力较差,心理自卑等特点。虽然各级政府加大投入,积极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,但在师资力量和教育观念方面一直都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。所以,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,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进而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。不管是在教育观念方面还是优化教学方法方面,都要从实际出发,只有把存在的问题解决了,提出的措施方法才会落到实处,农村教育的优质化才会有所提高。

        一、教育观念有待更新

        1.错位的教育观念。传统的应试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基本要求,分数和升学率依旧是农村教育的关键词。农村教育还面临着教育后一代人就脱离农村向外走的情况,这些情况不但没有改变相反越来越严重。困扰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一直是错位的教育观念。当今,九年义务教育在国家已经全面推行,但就农村而言,并没有全面贯彻和有效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。还有一部分适龄儿童都没有完成初中教育,教育观念的淡薄和错误只会导致农村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断地向外走,使得农村经济发展不断落后,离开农村的人也就越来就多。一种是没有一技之长没考上大学的学生农民,被形容成种田不如老子,喂猪不如嫂子。其次,现在大多数的农村教育都不断地脱离现实基础,以城市教育为参照物,不能满足农村经济社会的需要。

        2.家长教育观念意识淡薄。读书无用论在农村一直很流行。从理论上来说,家长希望孩子通过上学来改变自己以及家庭的命运,他们深知在农村生活受到的艰苦,从而把希望寄托给下一代。同时,家长对孩子期望值也越来越高。但是随着我国教育形势的不断变化,高校招生率的扩大化和就业环境的严峻化,使得部分农村学生出现毕业等于失业的情况,农村的大学生也不再是天之骄子。因为其家庭环境与社会关系的原因,农村的学生面临更加严重的就业形势。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在农村来说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是巨大的。所以大部分家长认为如果付出那么大的代价还得不到回报,不如让孩子早日出去赚钱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。其次,重男轻女的观念在农村一直存在。这依然是中国思想教育乃至社会传统的体现-教育性别歧视。尤其在农村中,这个观念至今没有改变而且逐渐变得严重化,认为男孩的智商比女孩要高,德·特里的研究表明,能有效提高孩子的质量完全在于母亲的教育水平。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就是母亲。母亲的素质对孩子的教育至关重要。孩子的受教育程度影响生产力的发展,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提高。所以,影响下一代孩子的培养质量完全取决于对农村女孩受教育的水平。

        3.教师缺乏创新的教育观念使其教育落后。在农村成长的孩子,不管是社会观念还是思维方式都带有着传统的乡土观念。传统模式的教学思维在农村教育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。其次,我国农村学校的老师大多都是本地或者本村成长的人,浓厚的乡土文化在他们的思想里已经根深蒂固,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,也只是把课本上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,缺乏创新指导,学生也只是反复地巩固基本理论。现在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向前看,思维模式要更宽广,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,而农村教师在教育中一直沉浸于基础理论中,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运用,不懂得变通。知识的传承固然很重要,但农村教师肩负着农村社会以及人口的思想观念的传播,所以必须从自身做起,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,才能为农村的教育以及后续的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。

        二、教育方法有待优化

        1.培养学习兴趣,树立正确学习观。当下农村的学生家长大多数70后,不再是文盲,懂得知识的重要性。但因生活成长范围局限,从小生活在农村,所了解的知识都固定在书本的范围,以及有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。而且,农村的家长也认为孩子所学的知识对将来没有什么用,只是抱着早日拿毕业证就外出打工的想法。因此,教师有义务帮学生树立学习观,告知他们知识的重要性,多和学生交流,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。对于比较枯燥的学科比如数学,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缩短师生间的距离,学会关爱学生,以爱心去教化学生。让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抱着一个良好的心态来学习。同时,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,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兴趣。如数学科目多为抽象的和沉闷的,教师应该把实际中的情况引进数学教学中,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知识,因为,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尤为重要,利用学生的猎奇心态,激发好奇心,增加学生学习兴趣。当要求转换为兴趣的时候,就不可能再被动地接受知识了。

        2.提高教师的基本教育素质。为了农村的教育和未来的发展,必须建设一支素质高,资质优的教师队伍。首先,国家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,推动农村各项经济指标的快速增加,努力缩小城乡差别。实行优惠政策,改变农村教师的待遇,这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首要前提。还要加强师德建设,教育教师要树立良好的道德观,人生观和价值观,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贡献给农村教育为光荣目标。同时还要治理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,严格控制农村教师进城,在师范学生的分配管理上,要坚持向农村学校倾斜的分配政策,保证农村学校用人的优先性。此外教育部门应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要到农村学校去,广开才路才能为农村学校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,让学生接受到更多更广的知识,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。

        3.改变教育观念,提高家长意识。在一个家庭中,家长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。而家长也是学生学习环境最重要的创造者。学生接受教育的同时,也要提高家长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。学校要做好家长的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,要充分让家长了解到知识对孩子的实用性,例行举办一些讲座和座谈会,挖掘典型的现实教材,让家长知道教育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并且以身作则的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,家长和学校的相结合,使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,得到双面的正能量,改变以往的教育观念,为孩子的将来做最精打细算的准备。

        三、结语

        农村学生的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,也是我国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。只有农村的教育得到了发展,人口素质才会得到提高,经济才有动力。不仅要改变学生的思维能力,学到知识不是要走出去,而是为新农村的经济建设作出贡献。因此,农村经济和农村教育发展是紧密联系的。农村家长要改变教育观念,学校要培养出优秀的师资队伍,学生要更全面地接受新的知识。只有学生、学校、家长的三面联合,才能更好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,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向前进的有力举措。

   
来源:《教育教学论坛》2013年第46

作者:陆敬华